添加日期:2010年5月8日 阅读:2158
随着社会医疗意识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原因引起的颅神经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如何直接有效地显示颅神经及其病变一直是此类疾病诊断的难点。到目前为止国内仅见对部分颅神经磁共振显示方法的报道[1-4],而本研究采用磁共振脑池成像技术(MRC)与多层面重建技术(MPR)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各对颅神经MRC的表现和限度,摸索一种理想的颅神经MR检查方法,用以诊断颅神经病变。
1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5例经头部常规MR检查无异常所见的健康自愿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16~57岁,平均43岁。MR检查:采用1.5TToshibaVISART/EX扫描仪,头部线圈,首先进行常规SE序列扫描,然后进行3DFASE扫描,扫描参数为TR6000ms;TE240ms;FA90;TI100;层厚1.0mm;层间隔0mm;视野16cm×16cm;矩阵384×384,扫描平面平行于听眦线,扫描范围从第三脑室底至枕骨大孔。
MR工作站后处理:于ToshibaALATOVIEW磁共振工作站,采用MPR对原始影像资料进行沿颅神经走行方向的斜冠状、斜矢状及斜轴位重建,其中斜冠状重建平面为双侧颅神经共同走行的平面;斜矢状重建平面为与水平面垂直的单侧颅神经走行的平面;斜轴位重建平面为与双侧或单侧颅神经垂直的平面。
2结果
颅神经脑池段的形态及走行方向各异,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本研究采用MRC结合MPR对颅神经脑池段进行了良好的显示:斜冠状平面重建一般可同时显示双侧颅神经脑池段的全程冠状解剖形态,有时还可以显示其出颅孔径的解剖形态;斜矢状平面重建可显示单侧颅神经脑池段的全程矢状解剖形态,部分颅神经走行迂曲,因而矢状重建有时采用曲面重建技术;斜轴位平面重建可显示单侧或双侧颅神经脑池段横断面解剖形态,但对于颅神经的全程观察欠佳。颅神经脑池段以沿颅神经走行方向的斜冠状、斜矢状重建显示效果理想,但以斜轴位重建显示率高。其对视神经、三叉神经及面听神经显示率达**,而对嗅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显示率分别为75%、90%及80%(图1~6、表1)。
3讨论
对于颅内疾病,特别是颅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曾先后采用过脑池造影剂或空气造影,以及造影断层或造影CT等方法,但由于它们成像方法简单,空间分辨率较低,并且断层方向受限,因而并未达到对颅神经的理想显示。自从磁共振问世以来,随着其成像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颅脑疾病,特别是颅神经疾病的必备检查方法之一,因而摸索一种颅神经MR常规检查方法对诊断颅神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3.1MRC扫描参数与扫描范围的选择
MRC是磁共振水成像(MRH)技术于头部检查的具体应用,本研究所使用的3DFASE技术是一种快速MRH技术,它采用半付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既能相应缩短扫描时间,又能增加图像空间分辨率,达到形态学诊断的要求[5]。水成像技术采用超长TR、超长TE(TR6000ms;TE240ms)扫描,形成重T2加权图像,使水以外的任何解剖结构均为低信号,因此在脑池成像图像中可在高信号的脑脊液中见到低信号的颅神经及脑血管影像;又因为部分颅神经脑池段十分纤细,变异较大,所以本研究采用视野16cm×16cm、矩阵384×384、薄层1.0mm、层间隔0mm进行连续层面扫描,以保证扫描范围内无数据丢失,因而可以获得理想的三维重建图像。考虑到颅神经从出脑到出颅主要走行于脑干周围的脑池内及眶回、直回下方的蛛网膜下腔内,因而所选择的扫描平面与听眦线平行,扫描范围从第三脑室底至枕骨大孔,此扫描范围可包括所有12对颅神经脑池段全长。
3.2MPR技术
MPR即在轴位、冠状、矢状参考平面上沿任意方向划线,经工作站处理后可获得经该线设定的任意平面的二维重建图像,若该线为曲线侧可获得曲面重建图像[6]。由于颅神经脑池段的形态及走行方向各异,周围解剖关系复杂,因而要全程展示各对颅神经脑池段的解剖形态,就必须对每根神经综合采用MPR技术进行沿颅神经走行方向的斜轴位、斜冠状、斜矢状重建,其中斜冠状重建平面为双侧颅神经共同走行的平面,采用此平面重建一般可同时显示双侧颅神经脑池段的全程冠状解剖形态,有时可同时显示其出颅孔径的解剖形态;斜矢状重建平面为与水平面垂直的单侧颅神经走行平面,采用此平面重建可显示单侧颅神经脑池段的全程矢状解剖形态,部分颅神经走行迂曲,因而矢状重建有时采用曲面重建技术;斜轴位重建平面为与双侧或单侧颅神经垂直的平面,采用此平面重建可显示单侧或双侧颅神经脑池段横断面解剖形态,但对于颅神经的全程观察欠佳。
3.3MRC对颅神经的显示
颅神经脑池段可以采用MRC技术结合MPR进行良好的显示,尤其对沿颅神经走行方向的斜冠状、斜矢状及斜轴位的解剖形态的显示率优于常规SE序列MR检查,其对视神经、三叉神经及面听神经显示率达**,而对嗅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显示率分别为74%、90%及80%,此结果与Ohgi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于视神经、三叉神经及面听神经相对粗大,并且走行于相对较宽的脑池内,因而其显示率可达**;而嗅神经靠近颅底骨,并且眶回、直回下方的蛛网膜下腔相对较窄,因而其冠状、矢状重建常受颅底骨及脑回干扰而显示率低,但轴位重建显示率较高达85%;动眼神经从大脑脚间窝出脑,向前、外、上方走行于脚间池内,*后经眶上裂出颅,大脑脚间窝内脑血管丰富,主要为椎基底动脉分支,因而动眼神经常受脑池内脑血管影响而走行迂曲[8],所以冠状、矢状平面重建有时难于显示其全程解剖形态;外展神经起自桥延沟,于基底动脉起始段的外侧向前、上、外方向走行于桥前池内,到颞骨岩部**进入海绵窦[9],由于外展神经相对细小,并且桥前池内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较多,所以部分外展神经不易确认;骨车神经十分细小,起自中脑后方,自后向前绕过大脑脚,并且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共行于环池中,因而难以确认,到目前为止尚不能完全肯定此神经是否于重建平面上显示。
采用MRC技术显示颅神经时,因颅神经与脑池内血管均表现为脑池内的低底信号影,所以只能以神经和血管的解剖形态及其走行方向进行鉴别,因而必需在掌握脑干周围局部解剖结构基础上才能进行诊断,鉴别困难时,可以加用其他序列,如MRA及增强扫描等;又因为此种成像技术只能观察颅神经脑池段的解剖形态,因而对判断颅神经内、外源性病变对颅神经的压迫、侵袭范围较好,而对颅神经原发炎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尚需结合其它MR检查方法进行[10]。
总之,MRC技术结合MPR技术可以良好地显示颅神经脑池段的解剖形态,其扫描**,后处理技术简单,因而可以作为颅神经脑池段磁共振检查的常规检查方法,用于颅神经疾病的诊断。
责任编辑:小徐 WWW.1168.TV 2010-5-8 8:37:51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