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7年10月19日 阅读:1466
10月11日,丽珠集团副总裁傅道田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虽然我国的抗癌药行业起步晚,但药物研发速度很快。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
10月12日,上海医药(601607,SH)发布公告称,近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交联药物研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组合物,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该药物是新型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拟用于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据介绍,上海医药在2013年9月启动该药物的立项,2016年8月完成临床前研究。截至目前,该药物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92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外已有两种同靶点同类药物,一是罗氏制药的曲妥珠单抗,其2016年的全球销售额为68.5亿美元,二是罗氏制药的帕妥珠单抗,去年的全球销售额为18.7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的上市药企加入抗肿瘤药物等创新药物的研发。A股上市公司中,恒瑞医药(600276,SH)、益佰制药(600594,SH)、长生生物(002680,SZ)、科伦药业(002422,SZ)、石药集团(01093,HK)、贝达药业(300558,SZ)等多家上市公司在肿瘤领域有所布局,与“抗癌”概念相关的公司接近60家。
截至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有6个单抗品种(11个适应症)已获批中国临床,其中2个产品进入临床Ⅲ期。国内肿瘤药巨头恒瑞医药上半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7.8亿元,共取得创新药临床批件9个、仿制药临床批件8个。
不过,从癌症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来看,中国抗肿瘤药物的新药可及率还落后于欧美国家。知名医药咨询公司IMS Health发布的数据显示,不同于全球肿瘤市场的是,中国肿瘤市场的各个子类增长远快于国际市场,市场主体仍是传统化疗药物,占据70%的市场份额。然而在国际市场,化疗药物正被逐步淘汰,靶向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全球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中国市场也必将会顺应这个潮流而转移重心。
新兴科研公司大量涌现
从2006年以来,国家在生物制药领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一些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中国制造”正试图扭转国际同行和患者对自己的固有印象。
今年4月份,有外媒报道称,“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廉价原料药和仿制药的供应方,而如今正崛起为生物技术药物这类重要新药的主要生产国。根据美国相关部门的*新数据,在生物治疗临床试验的数量方面,中国目前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IMS Health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的过去十年中,共有586个分子进入临床研究,87%为靶向药物,超过500家公司活跃在肿瘤药研发一线。但记者留意到,至今为止中国药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还相当有限,罗氏、阿斯利康、百时美、默沙东、辉瑞等制药巨头排在前五位。
相比于一些聚焦化学药、中成药的传统企业,一些新兴的科研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国家加速鼓励药企创新的政策改革趋势下,这些公司也在积极进行创新药研发。赫捷也表示,近年来我国每年安排了大量的财政支出,支持尽早治疗癌症。恶性肿瘤新药研发也获得了大量的科研资金支持,我国肿瘤临床、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广东一家上市药企研发人士对记者表示,总体来看,中国医药产业人才面的变化很大,许多国外从事生命科学、特别是在医药领域工作的*****近几年大批回国发展,这些人回国直接带动了新药研发行业的发展。“现在国内做新药研发的,很多都是海归博士们主导,有些甚至还把他们在美国的团队都带回来,这是一个好现象,实际上现在还是有很多公司在做新药研发,但因为整个周期比较漫长,还没看到成果而已。”
傅道田曾在美国工作超过30年,曾任知名药企高管,目前是“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他对中国生物医药的未来充满希望,“整个生物抗癌药行业,中国比欧美国家晚进入20年;但因为有前车之鉴、少走弯路,我国的药物研发速度很快、大概是发达国家的两倍。”
IMS Health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的过去5年时间里,全球肿瘤药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4%,其中肿瘤治疗药物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8%。并预计,到2020年全球肿瘤药市场将超过1500亿美元,比2015年的1070亿美元增长近50%。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